曾经发表过的《海老杂谈》共四十九篇,以夹叙夹议的形式,写了从出世的1943年开始,到离开祖国的1980年为止一些经历的事件和对这些事件的一些看法…。
《海老杂谈》的结尾写道:“我曾经憎恨过这片土地,憎恨过这片土地上的人,曾经发誓要离开这片土地永不回头…。我现在实现了吧…。
但,一刹那间突然感到原来我是那么热爱这片土地,是真正地从内心深处热爱这片土地,因为当我真的要离开的时候是那么地不舍…。
长期被人判定为另类的结果,令自己也曾怀疑过自己难道真是这篇土地的敌人?但是,这个结论在1980年最后一天,在这片土地最南头的罗湖桥头被自己坚决地否定!毫不犹豫地否定!
我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因为我从心的深处、从灵魂的深处热爱这片土地!
当我给自己这样一个肯定的结论的时候,我站直身体,告诉自己:我,还要回来!
搀着女儿的手,转过身来,向北,对着飘扬的国旗,深深鞠一个躬!女儿顺从地也弯腰深深鞠了一个久久的躬!
转身,我们走向挂着“米”字旗的,还是在英国人管治下的“香港人民入境事务处”的大厅…。”
现在对于离乡背井、居无定所、业无专攻、四处奔波的游民,称之为“某漂”,在北方地区流浪的,称之为“北漂”、在南方流浪的,称之为“南漂”,总之用“漂”来形容这样的人群,是十分符合形象的。
那么,公元一千九百八十年底,在中国南端的罗湖桥上跨出那一步的我们爷俩,从那一刻起,就成了“海漂”。“海漂”者漂零海外的流浪者之谓也!
这也是这篇文章的题目用《海漂》这俩字的原因。
俗话有道:“有父母的地方就是家”、或“有妻子的地方就是家”、亦或“有居所的地方就是家”、再或“有父母妻子儿女居所的地方才是家”…是的,这些都没有错。
但是,如果你离开了生你养你的土地、离开了这片土地上的山川河流、离开了这片土地上同声同气的人民…,任何一个异样的地方,你都不感到是真正的“家”。
是的,现在我的亲人,我的事业,我的生活,我的一切,都已经固定在一个异国他乡。但是,在我心灵深处、灵魂深处,依然、永远是一个漂泊游子的感觉,因为我离开了那片土地…。
先说这些题外的话,作为一个“题记”。
二0一八年七月十八日
于维罗纳自寓小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