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Navigation
Views: 936 | Replies:0
美国名校录取政策有变,功利心太重的中国学生难进名校!
By HiDreamer  
OP 02/25/2017

在过去一段时间,针对名校生的探讨很多,比如“常青藤绵羊”“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空心病患者”等。针对这些现象,哈佛为首的名校掀起了对录取政策的改革,今天这篇文章将盘点美国名校在录取学生时政策发生的变化,并且给中国考生一些恳切的申请建议。

美国名校的录取政策变天

麻省理工学院:

* 可填写的课外活动从原来的10项减少到现在的4项;
* 9年级之后才开始的课外活动不允许再添加上去;
* 文书话题新增“请描述你是如何为所在社区做出贡献的,可以是关于家庭、学校和邻里”。

耶鲁大学:

* 可填写的课外活动只能有2项;
* 文书话题新增“回顾一下你曾经为家庭、社区或公共利益做出的贡献”。

这仅仅是个开始,接下来会有很多大学随之响应,而这一切的改变源于一份报告。

2016年,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推出了名为“Turning the Tide: Inspiring Concern for Others and the Common Good through CollegeAdmissions”(力挽狂澜:通过大学录取政策来激励学生关心他人和公共利益)的报告。

而这份报告又源自于哈佛大学Richard Weissbourd教授一项进行了十来年的研究。他让来自美国各地的1万名中学生排列出什么是对他们人生最重要的事情。研究结果显示,将近一半的学生认为成就最重要,30%把追逐幸福快乐当作最高理想,仅有20%多一点儿的学生觉得应该把关爱他人列为人生目标。

Weissbourd教授非常震惊。他出生在20世纪50年代,正值美国民权运动进行得如火如荼,那时的大学生(多数是白人)并没有只考虑自己群体的利益,而是站在了反对种族隔离和社会不公平的前列。在接下来的反越战运动中,大学生更是成了急先锋。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些未来的社会精英本应心怀天下,致力于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可是当下他们却只专注于如何攫取更多的个人利益。那些不计个人得失、关注弱势群体的大学生仿佛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难道如今关爱他人成为小众的价值观了吗?

“优秀”的常春藤绵羊和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无独有偶,耶鲁大学的William Deresiewicz教授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Deresiewicz教授在哥伦比亚大学一路从本科读到了博士,之后又在耶鲁大学执教,可以说他本人深谙常春藤这类美国顶尖高校的套路。他用“优秀的绵羊”来形容常春藤盟校里的未来“精英”:他们都很聪明勤奋,似乎时刻都保持斗志昂扬精力充沛,但同时又总是感到焦虑、压抑和茫然,缺乏好奇心和理想,他们只是在人云亦云的价值观裹挟之下,盲目而又顺从地向着一个方向前进:华尔街上的金融或咨询公司。

变革,录取政策才是指挥棒

目前哈佛大学的这份报告已经得到超过120所大学和学院署名支持。这些学校既有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这些常春藤盟校,也有麻省理工学院、芝加哥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这些顶级私校,当然更不乏公立名校的背书。

除了像麻省理工学院和耶鲁大学这样从课外活动数量上进行硬性限制以外,各所名校的录取理念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富裕家庭的孩子花父母钱飞到世界各地,在欣赏异国风情之余,做一两个星期的义工,已经不再认为是有意义的课外活动了。参加五六个俱乐部,甚至自己创办一个假大空的俱乐部,也很容易被录取委员会识破套路。

名校会更愿意看到申请者因为兴趣爱好长期沉浸到某项课外活动中,而不是只有一两周的短暂行为;会鼓励学生从细微之处去关爱他人和社区,而不是跑到千里之外修房子。比如,为减轻家庭负担去做兼职,帮助父母照顾年幼的弟妹或者年迈的祖父母,有真情实感和反思,反而更能打动录取官。比如下面这几个活动案例。  

领导力不看团队大小重在为人谋福

美国的教育体制下,非常看重孩子领导力的培养和展现,但是中国学生容易对“领导力”这个词理解错误,认为领导力主要体现在可以领导多少人的团队做事。事实上,美国高校更在乎你如何利用有效的资源和团队,去影响他人,为群体造福。

Ivy高中时是学校的志愿部部长,她希望可以借助这个平台给学生们带来更多的便利。比如,她发现,学校的卫生间从不安放厕纸,同学们都需要自备卫生纸,所以就发生了不少忘带厕纸的“人间惨剧”。于是Ivy开始萌生了为学校卫生间装备免费卫生纸的计划。

这个看似简单的计划,却遭遇到了重重困难。Ivy一开始筹划在全校募集资金,经过一次民调,她发现同学们捐款的意愿并不强烈。之后她又把目光投向了回收废弃塑料瓶,并且寻求与学校的环保社合作。但是发现学校早已进行了对塑料瓶统一回收的工作,回收的收入也另有他用,好不容易找到的资金渠道就这么断了。

经过一系列内部政策申请和外部拉赞助,终于有一天,学校里的所有卫生间都安装上了带有广告盒的卫生纸。在申请学校的时候,Ivy自称厕纸姐,以“My Toilet Paper Complex”这个吸引人眼球的题目,以及幽默轻快的笔调,侃侃而谈自己为争取“最基本的人权”的斗争过程,最终她获得了全美排名第九的文理学院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面试官Andy的认可。

做学术也可以心系社会

很多同学会觉得,做学术这件事情,离自己太遥远,要么是自己达不到一定的学术深度,要么是担心太枯燥别人也听不懂。但聪明的人,往往会利用高中生力所能及的知识范畴加上一定的文献阅读和总结,结合某种社会现象,通过做简单研究的方式试图去解决问题。

Steven 就是这样的一个聪明人。首先,Steven对体育很有热情,是学校的篮球队主力,每年运动会上都活跃在短跑、跳高、投掷等各项赛事中。此外,他初中的时候 还参加过机器人比赛,对于科技创新有着情有独钟的关注。但是不得不说,兴趣广泛如他,基本都是浅尝辄止,没有一项是真正能拿出手的亮点。

终于,一次在北京残联下属的一家聋哑儿童机构做义工的机会,让Steven感受到了一股强烈的愿望,希望可以为这些盲人小朋友做更多的事情。Steven先 是做了一个关于“肢体运动与游戏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的研究,然后设计了一套可以跟盲人小朋友们一起做的游戏,之后重新跟这家机构取得了联系,并通过号召他自己所在的篮球队成员,一起加入了游戏课程开发的公益志愿活动中去。

他们希望,通过与孩子们的沟通、游戏,可以帮助这些聋哑儿童重新树立希望,对生活建立信心,并对自己的能力进行开发和再认知,帮助他们今后的成长。就像 Steven最终在他的文书里写的那样:“曾经孩子的一个拥抱就会让我不知所措,但是现在,我身上爬满了小孩子,看着他们依依呀呀快乐的样子,我感觉自己 就像一个值得依靠的大树。”

最终,Steven收获了他一直梦想的卡耐基梅隆(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工程学院的录取。

艺体特长也可以与慈善相结合

还有一种情况,是中国学生经常遇到的,就是花了十几年的时间学钢琴或者打篮球,可是到头来却发现周围的人十有八九都有这样的艺体特长,顿时沮丧无比,从此不再触碰。但事实上,如果用得好,艺体特长也可以成为慈善界强有力的一种号召形式。

Vincent学习了十二年的钢琴,直到现在还与他的钢琴教师,一位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音乐老师保持着频繁的联络,也与当地的钢琴学校关系不错。加之Vincent曾经 参加过磐石基金会的暑期夏令营,与磐石基金会的工作人员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可以从基金会获得慈善组织的支持。

他曾梦想着能够邀请到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好的钢琴演奏家,所以写信给了朗朗、李云迪,甚至马克西姆,但是他得到的只有冷漠的无视或是礼貌的拒绝。他失望过,但 是很快重新振作起来,把自己的目标定位得更加实际。除了在邀请钢琴师方面碰到的困难,Vincent在寻求资助、寻找场地、获取政府批准方面也都碰到了种 种之前预想不到的状况。但最终,他在乌鲁木齐成功地举办了有三百多人参加的慈善音乐会,在当地造成了轰动,有三家纸媒和两家电视台对他的活动进行了报道。

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设计课外活动,第一得真是来源于自己的兴趣,是自己想做的事;第二要投入时间,不惧困难。其实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战胜困难的过程,才是招生官真正想看的;最后,是要心系社会,有一颗公益之心。耶鲁大学的招生页面中这样界定招生官期待看到的学生们从事的活动:

你抓住了那些能让你担任领袖人物的机会,并将你的精力投入你所选择的活动中。你毋需担任一个全国性的组织的主席才能给录取委员会留下深刻印象,但委员会希望看到你花时间、抓住有意义的机遇,并积极地影响你周围的人。你对你投入时间做的事情,展现出深深的执著与真挚的热爱。你追寻真心向往之事的无上愉悦—而非连篇累牍陈列活动的简历—将会让你具备更强有力的资格。

0 0
 Share with WeChat
Open your WeChat,Scan QR Code,and then click the share button in the top right corner of your screen.